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华夏视点 > 新闻 > 正文内容

心中存山河 墨中有家国——钟开天的艺术探索之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4-08-05 10:45

image.png

《中华魂》,5.418×3.967M

 
在我国的近现代美术历史进程中,或许很难再找到和钟开天先生类似的艺术家发展个例。他创作的巨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常委会议厅、云南厅,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外宾厅、国防部外事大厅及各大军区和许多省市自治区悬挂和收藏,但是艺术创作数十年间却极少举办展览——大型个展也仅有2014年8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钟开天美术展”,与同龄或同艺术水准艺术家展览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4年钟开天大型个展展出了包括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壁画,线描,速写以及书法等各个门类数百余件,是钟开天从艺50余年的一次艺术回顾,也是对于他艺术探索之路的一次总结和梳理,展览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钟开天先生,194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80年1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号000502号),可以说是在我国当代美术发展早期就获得了艺术界的认可,而后的诸多作品也表明他是具有相当实力和卓著成就的书画艺术家,但是由于他淡泊名利的性格,并未如同其他著名艺术家那般被世人所周知。
2014年的大型个展过后,钟开天再次回归到艺术创作之中,对于艺术展览和个人宣传不甚关注,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这种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和心无旁骛或许是他艺术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之山河 笔之家国

钟开天先生的画作为什么能够被诸如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常委会议厅等国家重要场所展示,其主要原因或是他的作品更能体现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区别的根本。“立万象于胸怀”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是自然万象到艺术意象的创造性转化,不同于西方绘画先学写生,中国画往往是以临摹入手,就是要求绘画重在体悟和运笔,而非简单的复制所看到的景象。比如去西湖观景,人们如果不经过导游或指示牌的介绍,可能无法感知哪里是“平湖秋月”,哪处是“南屏晚钟”,或许这在西方游客眼中不过是一处漂亮的景观,其间的韵味和风雅不经介绍则很难体悟。

image.png

《壮丽中华》,18×3.72M

 
在钟开天先生的山水画可以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象和勃发的生命力,如果这仅仅是一幅西方风景油画,或许很难从中得到这种艺术体验。
光线明暗的运用也是钟开天先生作品值得称赞之处,这也和先生的国画背景有必然的关系。如前所述,中国画更注重内心感悟的描绘,而非外在之物的描摹,西方绘画从客观世界出发,所做作品明暗关系必然来自于客观现状,无论是西方宗教绘画还是浪漫主义风景画,光源的描绘十分清晰。宗教绘画会把光源放在圣母圣子圣灵身上,风景画也会把阳光作为主要光源之一,其间必然有明有暗。钟开天先生的绘画则往往很少描绘暗部,主要的笔墨都放在明亮和色彩的描绘上,这种创作手法所展示的作品能给观者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情感传递——也更加凸显了宏大气韵的感知。这种类似于“无影灯”的多光源艺术表达手法,也象征了我国政府立党为民的宗旨,以民为本,只要是有人民存在的地方,就都是全国全党所关注的重点。

image.png

《山花烂漫》,13.5×2.65M

 
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钟开天先生也并未囿于传统绘画的程式,而是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伴随着中国艺术的成长和发展,钟开天先生也会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对于线描、速写等艺术表达手法也无不了然于胸、精于笔下。
然而,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不乏有艺术家也在继承文化、传承经典、勇于创新,但为何未能达到钟开天先生的高度,或许钟开天先生的成功更多缘于他的那份家国情怀。而这份家国情怀是其他很多艺术家所无法比拟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钟开天先生在军旅生涯中根植于其心灵基因的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情感。心中有山河,笔下有家国,这是持续存在于钟开天先生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
与时俱进 情怀天下
钟开天先生经历了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国家发展的热忱、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未改变,这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强大,钟开天先生的情怀也在不断放大,从人民幸福到祖国安定,从社会繁荣到民族复兴,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钟开天先生也有了新的愿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然而随之而来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担心中国的强大会成为全球当下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尤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总是以自己狭隘的揣测营造中国威胁论。钟开天先生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角度,以其历时13年完成的长达500米的巨幅作品《郑和下西洋》回应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和平、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美好追求。全画共三卷十八章,长卷达500米,重360斤,300余个场景,17000余人物,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重现了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的壮阔场景。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和平友谊的“史诗性巨作”,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image.png

《郑和下西洋》局部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郑和下西洋,昭示着世界由对抗走向和平的愿景,期盼着自然、生命、人、地球家园和谐共荣的未来。”钟开天先生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视为己任,钟开天先生表示,不同于“西方航海伊始,带来的负面是:殖民、掠夺、战争……种族灭绝,杀戮当地原住民、贩卖黑奴,使南美洲玛雅文明、印加文化迅速消亡”“ 郑和下西洋以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和平友谊为宗旨,传播互鉴文明为己任,促进了交通运输,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发展,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钟开天先生为了创作《郑和下西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由于现存文献较少,文物考古不详,而所涵盖的内容又极为丰富,涉及人类学、世界史、航海学、气象学、地理学、建筑学、商贸史、各国民俗……堪称百科全书。仅收集整理材料、出国考察、学术研讨、文本撰稿、专家审读就耗费了四年时间,后来又经过两年的小稿创作,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放大制作正稿又耗费七年时间,钟开天先生殚精竭虑十三载终于在八十一岁耄耋之年完成长卷。
《郑和下西洋》全景式再现了郑和船队下西洋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状态和地理风貌,其中既有宏观场景的叙事,也有具体情境的细节描绘,既有人物表情的温情刻画,也有百帆竞发的宏大气势展现。在创作手法上,既有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力,也有现代构图的创新表现,整体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作品不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为研究、展示、传播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图像价值,同时也展现出中华民族始终坚守与践行的推进全人类共同文明的伟大价值观。
如今钟开天先生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但他仍然沉醉于艺术创作之中,回顾他的艺术之路,无不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信他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可以持续地保持着这种鲜活的生命力,钟开天的艺术之林永远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本文刊登于《中国民商》杂志2024年5月刊
监制:李秀江
 主编:庄双博
 责编:石   歌
媒体转载:侯尚伯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www.zwnew.asia. all rights reserved